您当前位置:名人文学网 >> 理财故事 >> 浏览文章 历史名人理财领域的天壤之别

历史名人理财领域的天壤之别

时间:2016年12月27日 | 信息来源:网络转载 | 作者:佚名 | 编辑:admin | 点击:

爱因斯坦、牛顿、马克思、鲁迅、胡适,这些响当当的历史名人怎么也跟理财挂不上钩吧。可偏偏就是这些大家公认的“死脑筋”,在理财领域有着天壤之别。不信,小编蜜蜂聚财带你往下看。  
  爱因斯坦是大科学家,数学公式、物理曲线无人能敌。如果你就此认为爱因斯坦是个不善理财的天然呆,那就大错特错了。他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,让几千美元的股票升值到25万美元。他的诀窍是什么?找合适的人去理财。虽然爱因斯坦自己对理财并不擅长,但他知人善任,聘请了一位财务顾问替他打理家财,才取得了这样优异的业绩。  
 
  与爱因斯坦齐名的科学家还有牛顿。牛顿的一生是极“牛”的,他是近代经典力学的开山祖师,也曾任英格兰皇家造币厂厂长。不过,他平生唯一一次炒股,却如同经历了2015年中国股灾一般。1720年4月,牛顿投入约7000英镑购买了英国南海公司的股票,仅两个月就股价翻番,随后卖出。但到了7月,股票又继续增值了8倍,这让牛顿悔不当初。“恍然大悟”后,牛顿大概就开始变笨了,他随之决定加大投入,最终巨亏2万英镑。哈哈,看来术业有专攻,牛顿明显没有爱因斯坦那般知人善任的“头脑”,抑或是在这个期间被苹果砸到了?  
 
  大家别以为马克思只是一位哲学家,其实人家更是一位经济学家。1864年,马克思当时在伦敦做研究工作,经济上一直比较拮据。有一次,他获得友人600英镑的遗赠,很懂经济学的马克思决定用它来投资股票,最终赚取了约400英镑的净利润。即使如此,马克思的股票操作也非常谨慎。他瞄准英国股份公司开始飞速发展的时机,分批次购买了一些英国股票,之后他耐心等待市场变化,股票价格上升一段时间后就迅速地逐一清仓。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》就是人家写的,比现在某些“砖家”要强多了。  
 
  再转过头看看咱们国内的名人。大文学家鲁迅其实极善理财,他不准别人拖欠稿费,锱铢必较。《鲁迅日记》有他写的十分详细的日常生活各种收入与支出记录。1929年8月28日,北新书局的老板李小峰设宴宴请鲁迅、林语堂夫妇、郁达夫夫妇等文化界名流。鲁迅因与李小峰的版税问题与众人争执起来,林语堂在日记中写道:八月底与鲁迅对骂,颇有趣,此人已成神经病。但就是在这种思维主导下,鲁迅慢慢积攒起自己的财富。其实鲁迅的做法也没错,君子爱财取之有道,他并没有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,索要自己应得的财富有何不妥?想想现在的我们,很多时候,借出去的钱都不好意思开口要,如果鲁迅在世,完全可以成立一家“索要公司”,专门处理这些不好意思开口的账务,生意一定火爆。  
 
  鲁迅如此,我国另一位大文学家胡适如何呢?1917年,27岁刚刚留学回国的胡适,在北京大学任教授时的月薪为280银元。1931年,胡适月薪600银元,加上他着作的版税、稿酬等,估算每月收入为1500银元,相当于现在人民币45000元,年收入达到50多万元,生活非常富裕。但是,胡适不注重理财,经常吃干花净,长期没有积蓄。
 
《胡适日记》想必大家也是有所耳闻,总之小编是只记住了六个字,打牌、打牌和打牌„„抗战爆发后,胡适的生活开始拮据起来。到了晚年,他经常告诫身边的工作人员“年轻时,要注意多留点积蓄。”胡适晚年流寓美国时,曾因年老多病,被美国“医保”拒之门外。这导致他心脏病复发入院治疗时,医疗费也成了难题。对此,他不无感慨地说过这样的话:“美国资本主义很坏,我这个年纪大了后,我想保险,他们嫌我年纪大,还嫌我心脏病。”哎,胡适与鲁迅,两种理财观,两种人生

历史 名人 理财 领域 天壤 天壤之别 之别

上一篇:名人理财成功案例 下一篇:翁虹:理财让我如此美丽

  • 1一个的经典的理财故事
  • 2家庭理财如何保安全
  • 3私企老板家庭理财的五大“过错”
  • 4名人理财的故事和教训
  • 5理财故事之不买股票也赚钱
  • 6四大名人借钱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