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位置:名人文学网 >> 理财故事 >> 浏览文章 理财产品绝非储蓄 意外风险不得不防

理财产品绝非储蓄 意外风险不得不防

时间:2017年01月04日 | 信息来源:网络转载 | 作者:佚名 | 编辑:admin | 点击:

  曾经被许多百姓认为是现金管理“利器”的超短期理财产品,却在近期被市场所诟病。“理财产品不是银行储蓄”这个老话题又重新被提起。当你看到一些理财产品高收益的同时,一定要警惕风险意外出现。

  优势变劣势

  投资者对于流动性需求的增强,使得银行理财产品也逐渐流行起“短打扮”。即使是货币基金T+2到账的“速度”,都无法满足一些人的要求。在这种情况下,超短期理财产品应运而生,特别是其主打的“T+0”交割方式,让其在众多理财产品中一枝独秀。其年化收益率高出活期存款一大截,几乎与货币基金并肩,且多数不用收取手续费。对于许多普通百姓,特别是对于股民来说,超短期理财产品流动性极强的特点吸引了他们,刚好很符合他们的资金处理需求。特别是在股市没有机会的时候,与其让资金在账户中“睡大觉”,还不如选择收益比活期储蓄高得多的超短期理财产品。

  然而就在近期申购中船重工新股的时候,有些投资者却被告知,因为遭遇大额赎回而暂停自动赎回功能。原本流动性是超短期理财产品的优势,现在却成为了投资者的梦魇。其实,这样的流动性风险,在理财产品的说明书中早有说明。以工商银行(601398,股吧)的“灵通快线”为例,其就有“巨额赎回”一章,明确说明了在一些情况下,银行有权接受部分或不接受其余赎回申请,但投资人可于下一开放日重新进行赎回申请。如果超短期理财产品连续两个开放日(含)以上发生巨额赎回,银行有权暂停接受主动购买和主动赎回申请、并停止自动购买和自动赎回功能。投资人根据银行公告的开放日可重新进行购买和赎回。

  风险莫轻视

  应该说,对于购买超短期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来说,此次遇到的流动性风险,毕竟没有影响到最终的收益,充其量只是损失了机会成本。但是,2008年发行的民生银行  (600016)QDII产品因亏损而遭清盘事件,则应该说明了理财产品绝对不是银行储蓄,其风险有时可能会比股市更大。

  在2008年的时候,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,国内银行的多款QDII理财产品普遍出现亏损。有数据显示,基金系QDII产品平均亏损30%左右,几家大银行的QDII产品亏损则在15%到40%多不等,而民生银行  (600016)“港基直通车”的被清盘,意味着“浮亏”变为“实亏”,从而彻底击碎了投资者心中尚存的一丝希望。

  除了清盘的风险之外,银行理财产品提前终止的风险也不容小觑。记得去年新股暂停发行的时候,不少银行的相关理财产品都被提前终止。有的银行虽然没有正式发布理财产品提前终止公告,但理财经理已私下电话通知客户,劝其提前赎回。而在去年央行多次下调贷款利率之后,银行主打的信贷资产类产品,不少被提前终止。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,由于绝大多数的理财产品只有银行可以提前终止,投资者没有权利,即使可以提前终止,也要支付一定的费用,这无疑将导致新的风险出现。

|<< << < 1 2 > >> >>|

理财 财产 产品 绝非 储蓄 意外 风险 不得 不得不

上一篇:新婚理财五大清规 助你早规划早受益 下一篇:外地打拼族压力大 五种理财招式获得“幸福感”

  • 1一个的经典的理财故事
  • 2家庭理财如何保安全
  • 3私企老板家庭理财的五大“过错”
  • 4名人理财的故事和教训
  • 5理财故事之不买股票也赚钱
  • 6不得不知的名人理财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