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位置:名人文学网 >> 理财故事 >> 浏览文章 啃老族向往经济独立 理财师先把钱袋鼓起来

啃老族向往经济独立 理财师先把钱袋鼓起来

时间:2017年01月04日 | 信息来源:网络转载 | 作者:佚名 | 编辑:admin | 点击:

      如今独生子女多了,做父母的都希望和子女共同生活,一来保持家庭的活力,二来节省生活费用。而很多年轻人在没结婚之前,也都习惯与父母共同生活。

  确实,与父母共同生活有很多好处,生活成本低,生活上有老人搭把手,可以每天享受新鲜的热菜热饭,而一个人独自生活不但成本很高,不会自律的年轻人还会成为“熟泡面一族”,胡乱打发日子。

  向往独立生活的小李,其实不必急于搬出去住,而应该先学会财务上的自立自强,尽快告别“月光”生活,为自己将来“单飞”积累财力。

  从小李目前的支出情况看,交给父母补贴家用和还贷的钱都是“硬指标”,少不得的,他要攒钱,只能开源节流。开源的方向是努力工作,争取业务上有所拓展,来提升自己的薪酬;节流则是压缩交友娱乐的花费。自然,年轻人交友娱乐也是必要的,但要量力而行,寻找省钱的娱乐方式。还有一块资金也可以攒起来的,那就是房租收入。由于首付是父母出的,目前的房租该先归还父母,但以后,这无疑是小李的一块重要的补充收入。而一旦他搬进去自住,这块收入也就消失了。

  所以,从生活成本控制和加速原始积累的角度看,小李还是先不急于“单飞”,他应该好好珍惜父母对他的呵护和关爱,好好享受和父母共同生活的日子,让自己的钱袋子慢慢鼓起来。

    案例背景

  小李是个业务员,月收入3000多元,未婚,与父母住在一起。父母已退休,退休金总共3000多元,而大家庭每月生活开支也在3000元左右。

  小李和父母目前住在一套70平方米的中心市区老工房(无贷款)。另外,小李妈妈帮儿子首付,2005年买入内中环一套120平方米的房子(毛坯,目前还有10万元贷款,小李月还款2000元(其中约1000元为自己的公积金充抵)。新房原准备结婚用,但因小李对房型及周围环境等不太满意,小李一直想卖掉,换一套更中意的房子,该房目前出租(月租金2500元)。

  除了房贷,小李每月娱乐交友开支1000元,另贴补家用1000元,所以每月几乎没有结余,是典型的“月光族”,更别提什么金融资产了。倒是老夫妻俩多年节衣缩食,尚有20万元的金融资产存在银行,其中一半买了日添利的银行理财产品,还有一半是定期。

  ■理财目标与差距

  1、向往独立生活

  小李想自己独立生活。这是值得肯定的,但独立并不仅仅是搬出去自己住,而是要面对一系列家庭生活成本,从目前的情况来看,小李似乎还很难做到。

  让我们来算笔账。现在和父母合住,小李是个人生活费都打在家庭支出里,自己只要支出娱乐交友的费用和房贷。假设小李购入的是成熟的二手房,不用装修,房产置换没有增加月还贷额,但想要过上有电视可看、有网可上的日子,家电、厨卫的购置恐怕还得让父母支持一下。还有每天的三餐费用、日用生活品的购置,都得小李自己掏钱,生活成本将高于他目前贴补父母的费用。

  在上海,像小李这样的80后年轻人的生活,月支出在1500元-2000元的水平,还不包括朋友、同事的偶发性的交际费(如结婚红包等)。这样加上还贷,小李的收入刚够应付自己一个人的生活。父母孝敬问题、以后与女友交往的费用以及自己生病医疗的费用都没有考虑在内。这样的“独立”实在有些勉强。

  人与人组合,将固定成本分摊在几个人身上,因而降低了每个人的成本。所以,从经济学角度来说,家庭为单位的生活方式是有利于成本节约的。目前看,小李和父母生活可以降低每个人的支出,所以建议小李在组织家庭之前还是和父母一起住,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开支。
|<< << < 1 2 3 > >> >>|

向往 经济 独立 理财 先把 把钱 钱袋 鼓起 鼓起来

上一篇:“添财”抑或“抽薪”,信用卡理财学问多 下一篇:精明奢侈也是一种理财 比节俭更需要财商

  • 1一个的经典的理财故事
  • 2家庭理财如何保安全
  • 3私企老板家庭理财的五大“过错”
  • 4名人理财的故事和教训
  • 5理财故事之不买股票也赚钱
  • 6不得不知的名人理财故事